谭鑫培简介(谭鑫培人物生平介绍)

谭鑫培(1847—1917),籍贯湖北黄坡。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大师,京剧史上第一个老生流派——谭派创立者,被尊为京剧界鼻祖。1905年,他拍摄了黑白无声影片《定军山》,该片成为中国第一部电影。65岁时和19 岁的梅兰芳同台表演,为梅兰芳的成名奠定了重要基础。从谭鑫培开始,老生艺术进一步规范化、体系化,很多京剧老生都宗法于他,世称“谭派”。其对京剧艺术的革新,起到了继往开来的作用,行内有“无腔不学谭”之说。

举家北迁,随父学艺

清朝咸丰年间,在湖北武昌的谭左湾,有一个唱汉调的戏班子十分出名,班主便是谭鑫培的父亲谭志道。谭志道自小就迷恋汉调,最后正式“下海”唱戏,唱老旦和老生。他声音高亢,非常像啼声嘹亮哀楚的“叫天子”(云雀),因此得名“谭叫天”。1853年,太平天国武装革命,武昌变成了战场。为了躲避战乱,谭志道带着妻子熊氏与年仅6岁的儿子谭鑫培走水路来到天津。

sH。MEiYan888。cOM

天津地处南北要冲,北京的演员到关外或南下,南方的演员想要北上演出,都要经过天津,多年来天津观众以懂戏全国闻名,只有在天津唱红了,才算是真正的名角儿。作为在当地小有名气的谭志道也是一样,希望能在这片土地上闯出名堂。当时正处于徽、汉两调不断融合,新的剧种——京剧正在走向成熟的时期。在侧台长大的谭鑫培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自幼便对戏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7岁开始,谭鑫培跟随父亲开始练功,随着父亲跑水陆码头,十一岁入天津金奎科班,学习以皮黄为之主的昆乱武生和老生,十五岁在天津出科。初出茅庐的谭鑫培功力尚显幼稚,在天津的戏班中并不得志,最终只得跟随父亲来到北京,后拜在余三胜门下。在程长庚的三庆班,谭志道和程长庚、余三胜等各大徽班领袖一起演出。谭志道并不是“角儿”,但是因为他的缘故,谭鑫培从小看的就是一流名角儿的演出,这为今后“伶界大王”的发迹打下了基础。

然而命运跟谭鑫培开了一个大玩笑。一次在舞台上演《银空山》时,嗓子竟然哑得没有了声音,全场的倒彩让谭鑫培无地自容,虽然“倒嗓”对京剧演员来说是正常的事情,但是对他来说,却是致命的打击。当时已为人夫人父的谭鑫培为了补贴家用,一度以镖客和护院糊口,即使是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之下,谭鑫培仍然每日练功,研习武术。谭鑫培在做护院一年多期间,拜能人为师,学会了少林拳脚、棍棒、刀法及蹿房跃脊的功夫,还开始练习内功。所以,他守夜时,往往是挎一口单刀,紧背低头花装弩和一袋飞蝗石子,于是江湖人称“单刀小叫天”。后来他嗓子恢复,又回到戏班,逐渐成为伶界大王,菊坛领袖,这“单刀小叫天”的雅号仍不时被人提起。

当23岁的谭鑫培再次回到北京时,终于得到程长庚的赏识,在戏班中以武生为主,兼武行头目。这时凡是程长庚的戏,他都仔细观摩,加之经常与程长庚配戏,对他的神气眼法、唱腔了然于胸。而对于其他众多的表演艺术家,谭鑫培也是虚心求教,仔细观察。京剧中最忌讳的就是与其他人唱腔相似,而谭鑫培却从众多的艺术家身上汲取精华,融合百家之长,形成独属于自己的演唱风格,“谭派”也初露端倪。44岁的谭鑫培被选入清宫内廷戏班“升平署”,甚至慈禧太后都是“无谭不欢”。

热心公益,家风绵延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天津慈善机构广善会发起为江皖水灾助赈,特邀谭鑫培从北京来天津演出义剧。据当时天津的报纸记载,谭鑫培在天津连续演出了五天六场,这对于已经年逾花甲的谭鑫培来说实属少见。在当时,若想看到谭鑫培的戏,一定要提前一个星期买票,火热程度堪比今日的一线偶像巨星,而此次的演出,观众自然不会错过,热闹程度可见一斑。

sH。MEiYan888。cOM

此次谭鑫培所携演员也是当时响当当的人物,如王瑶卿、金秀山、谢宝云等。即使早已名声在外,谭鑫培对此次义演仍然不敢有一丝的怠慢,在剧目的选择上更是煞费苦心,每一出戏都能够展现演员的艺术特长。《托兆碰碑》是谭鑫培的代表作,杨继业的悲愤苍凉,置身于北风凛冽,粮尽援绝的塞外困境的心情,都被他那凄楚动人的反二黄唱腔绘声绘色地展现出来。而那一声“令公来至此,卸甲又丢盔”时,只见他微抖身子便卸去铠甲,头一甩便甩掉头盔,极为利落。

京剧《辕门斩子》是谭鑫培极少上演的一部名剧,但却在这次的赈灾义演中放在最后一场演出,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这部剧作为刘鸿升的名剧,嗓音要求高亮,刘鸿升嗓音高亢流畅,拔高时声如裂帛,铿锵昂扬。而谭鑫培却另辟蹊径,与刘鸿升的演绎方法完全不同,他的唱腔刚柔有致,细腻精致地刻画人物的思想感情。特别是他在戏里处处顾及杨延昭的元帅身份,将见杨宗保、八贤王、佘太君、穆桂英的神情表演得各有不同,层次分明。

谭鑫培最后一次来天津是在民国三年(1914年)。据当年《大公报》所记载的《演剧酬客》一文称:“京都同仁堂药店,现在本埠估衣街设立达仁堂分号,22日为开幕之期,特邀名伶谭鑫培、王瑶卿等,假广东会馆演剧宴客,是日各界来宾,车水马龙颇极一时之盛。”可惜并未提及谭鑫培所公演的剧目。现在的我们只能依靠想象那天在广东会馆里,有多少的达官贵人和平民百姓来一睹这位“伶界大王”的风采,台上的谭鑫培唱念做打,台下的观众连连称赞,现场热闹的景象,定是不言而喻的。此次演毕三年后,谭鑫培在北京溘然长逝,广东会馆的堂会,成为他在天津的绝唱。

sH。MEiYan888。cOM

我们在历史的记录里,可以找到谭鑫培在众多的义演中出现,不仅如此,谭鑫培还将自己的收入捐献出来,用于修建庙宇。在临终时,谭鑫培还告诫自己的子女不要分居,因为他留下的钱全家合住还够用,如果分家就不够了。作为即使到现在京剧界都有着重要地位的谭鑫培在当时不仅有内廷供奉的厚赏,即使是一次普通的堂会,出场一次至少二百两银子,后来达到五百两,最高可以达到七百两,他本人的收入足以列入当时京城富豪榜。但是他却没有三妻四妾,也只有一处房产。据《清代燕都梨园史料》记载,谭鑫培曾说:“夫产岂独区区土地云尔哉?随所业皆产也。且中国之法,旦夕纷纭,昨之所尊,今之所弃。独吾术自李唐千百年,乃无盛衰。

泽被后生,桃李成荫

在《同光十三绝》中,谭鑫培黄天霸的扮相英武非常,深入人心,这十三绝的光环几乎全让谭鑫培一人所占,虽然有着崇高的地位,但是谭鑫培却从没有一点大师的架子,对待后生更是十分照顾,余叔岩、梅兰芳等名伶都是谭鑫培提携起来的。

谭鑫培生前,梅兰芳曾多次与他同台演出。在一次堂会中,谭鑫培委托他人约梅兰芳唱《桑园寄子》,梅兰芳一口答应下来,他知道谭鑫培是提拔自己。演出当天,梅兰芳在后台请谭鑫培对词,谭鑫培在了解了他跟谁学的以及跟谁唱过这出戏后说:“那就甭管啦,我都有肩膀交代。”那次演出,梅兰芳非常愉快,无论是唱词念白,抑或是身段部位,谭鑫培给梅兰芳留的尺寸恰到好处。梅兰芳为人机灵,学戏认真,谭鑫培也十分喜欢他。

在一次二人合作的《四郎探母》中,谭鑫培身体不适,梅兰芳再三请他在台上兜着点儿他,谭鑫培说:“孩子,没事儿,都有我!”上场后谭鑫培忽然倒嗓,无奈只得中途退场。虽然观众并不追究,但谭鑫培心中十分难过,对梅兰芳说:“孩子,等我休息几天,咱们再来这出戏。”一个月后,二人果真再次登台唱《四郎探母》,当场他唱腔转折锋芒,高亢八云,又大方又好听,他那条“云遮月”的嗓子愈唱愈亮,犹如月亮从云里透出,带着金属质感的声音在剧场里久久回响。谭鑫培一向器重、提携梅兰芳,梅兰芳对谭鑫培则是非常敬仰和崇拜。梅兰芳在《舞台生活四十年》中写道:“我心目中的谭鑫培、杨小楼这二位大师,是对我影响最深最大的,虽然我是旦行,他们是生行,可是我从他们二位身上学到的东西最多、最重要。”他还说,“我认为谭、杨的表演显示着中国戏曲的表演体系,谭鑫培、杨小楼的名字就代表着中国戏曲。”

sH。MEiYan888。cOM

谭鑫培晚年时,余叔岩费劲力气终于拜得谭鑫培为师。每日晨起练功,晚上唱戏给师傅听,谭鑫培便举着一支烟枪给余叔岩指点。从这开始,余叔岩下了苦功夫,终于得到谭氏真谛。虽然只从谭鑫培那儿学不到两出戏,但在谭鑫培身后,余叔岩却得到大众的认可,甚至谭小培也将谭富英送进余家大门,请余叔岩“多提拔提拔富英”,可见谭鑫培对余叔岩教育的成功。

原创文章,作者:美颜白客,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eiyan888.com/shfer/103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