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师表有多少个字(出师表为何千年传颂而经久不衰)

《出师表》全文仅六百余字,为何这六百余字的文章在历经一千多年、历经不同的王朝兴衰更替却一直被传颂?《出师表》我自己也曾多次熟读过,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感觉,细细品读原文会发现其实答案尽在其中。

在《三国志》蜀书五《诸葛亮传》中记载了这一段文字:“五年,率诸军北驻汉中,临发,上疏曰: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遂行,屯于沔阳。”

后世称为《出师表》,也就是诸葛亮北伐临行前上给蜀汉后主刘禅的一份表文。

出师表

诸葛亮是三国历史家喻户晓的名人,《出师表》也被作为诸葛亮的文学代表作在后世广为传颂。

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书愤》一诗中评价到:“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

sH。MEIYaN888.coM

《出师表》全文仅六百余字,为何这六百余字的文章在历经一千多年、历经不同的王朝兴衰更替却一直被传颂?

《出师表》我自己也曾多次熟读过,每一次读都有不同的感觉,细细品读原文会发现其实答案尽在其中。

一、区区六百余字言辞恳切,真情流露了诸葛亮的内心世界。

《出师表》是公元227年诸葛亮北伐前给后主刘禅上书的一道奏疏,也就是一篇下属上给领导的表文。文中立论明确,言辞真切,真情流露,短短六百余字写得淋漓尽致感人肺腑。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表文中的前半部分,分析当时蜀汉不容懈怠的政治形势,阐述后主刘禅要开张圣听、内外同法、亲信贤良的必要性和迫切性,希望后主励精图治,迅速改变龟缩于西南一隅没有居安思危防患于未然的被动局面。

诸葛亮和出师表

sH。MEIYaN888.coM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阳,苟全性命於乱世,不求闻达於诸侯......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也。

表文中的后半部分,又说到他自己临危受命、夙兴夜寐、为大汉江山殚精竭虑,未敢有丝毫的懈怠。

sH。MEIYaN888.coM

从自己的出身说起,受到刘备的知遇之恩再到遵循先帝刘备的临终所托北伐中原,进而表明自已“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决心,也写得慷慨深沉,动人心魄。由人到己,行文跌宕起伏。

白帝城托孤时的诸葛亮

表文从第一部分的进谏,到第二部分,忽以“臣本布衣”起笔,另入蹊径,别开生面。

叙写自己二十一年(从公元206年跟随刘备到公元227年出征伐魏前)来的情况,历数先帝之殊遇,一是三顾茅庐使之出山效命,一是倾覆之际使之出任丞相,使之由布衣身分一跃而为极位重臣,由躬耕隐士一举而成三军主帅。

sH。MEIYaN888.coM

这里面即表明了要报效先帝刘备的知遇之恩,又表达了对后继之君刘禅殷切期盼,读到这里不禁让人拍手称赞。

二、《出师表》充分地塑造了一个忠君爱国,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忠臣形象,深受后世文人的喜爱和推崇。

六百余字的短文中先后13次提到“先帝”,7次提到“陛下”。“报先帝”“忠陛下”思想贯穿全文,处处不忘先帝“遗德”“遗诏”,处处为后主着想,期望后主不忘先人之业的榜样,进一步启发后主能奋发图强。”。

诸葛亮和后主刘禅

通篇既没有采用华丽的辞藻,也没有引经据典,而是采用通俗易懂、率直质朴的言辞。作为臣子的诸葛亮,每句话都展现了他说话的艺术,文中的每句话不失臣子的身份,也切合长辈的口吻。

短短六百余字从作者肺腑中流出,析理透辟,真情充溢,感人至深。

三、忠诚这一种优良品质,从古至今一直都令人敬佩

从刘备死后,蜀国形势一片混乱,内有叛乱四起,外部有强敌环伺,诸葛亮有很多选择。

但他却选择了一条最艰难的道路,他要北伐,上有领导不理解,想要偏安一隅,下有朝堂上的同事反对,不愿再起刀兵,可谁又能理解诸葛丞相的内心。

他举国之力去北伐曹魏,只为刘备临终的遗言,只为报答先帝刘备的知遇之恩,只为实现自己的抱负,只为恢复汉室天下。

sH。MEIYaN888.coM

诸葛亮答应刘备出山

犹记得小说里诸葛亮经刘备三顾茅庐答应出山后,对弟弟诸葛均说的一句话“吾受刘皇叔三顾之恩,不容不出。汝可躬耕于此,勿得荒芜田亩。待我功成之日,即当归隐。”

五丈原前,身患重病的诸葛丞相再也不能临阵讨贼了,回想起即将走完的一生,他感觉对不起先帝,没有完成先帝的遗愿,其实他做的已经够多了,他对得起任何人。

五丈原前线病重的诸葛亮

忠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在诸葛亮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诸葛亮忠于自己的内心、忠于他的君主、忠于他的国家,这是从《出师表》里读出来的。

原创文章,作者:美颜白客,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meiyan888.com/shfer/15387.html